“我们所做的工作,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方向性指引,病理医生类似于法官,因为一份病理报告不仅可以明确疾病的最终诊断,而且可以进一步准确评估临床治疗效果,提示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。”病理科李丽主任说到,被称为“幕后法官”的病理医生与临床医生一道为精准诊治保驾护航。
在肿瘤治疗领域,病理诊断是判断肿瘤的“金标准”,并贯穿于整个肿瘤治疗全部流程。手术前,要通过穿刺或活检的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是良性或恶性;手术中,要通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,判断肿瘤手术切缘是否干净;手术完成后,需要病理诊断明确肿瘤具体的组织学类型、肿瘤分级分期,继而通过免疫组化、分子改变等手段,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。此外,辅助治疗后,对于切下来的肿瘤组织,病理诊断能给出疗效评估,这对后续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非常关键。
从接收病理组织标本,到最终形成病理诊断报告,是一个复杂的过程。病理医生取材、脱水浸蜡、包埋、蜡块处理、切片、捞片、脱蜡、染色、免疫组化、分子检测等,再结合病史和病理图像完成病理诊断报告常规流程;针对一些疑难、罕见的疾病,需要临床医生、病理医生、影像医生携手联合,全面了解患者病史、病程,以最大程度获得患者的一手信息,经反复推敲,整合多学科意见,才能给出最终诊断。
病理医生虽不是真正的法官,但他们每天都在“断案”,而且不能发生“冤假错案”,出具的每一份病理报告,都可能是病人生命的分水岭,并决定了临床医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。这群“幕后法官”会一如既往坚持严谨扎实的作风、精湛的技能,精准“断案”,服务于临床和病友! |